焊花映初心 匠心暖校园
——记先进工作者沈井方
凌晨五点的锅炉房内,58岁的沈井方正弓着腰,手持电筒一寸寸探查管道接缝。安全帽上的冰霜与焊枪灼烧金属的蓝光交相辉映,他布满裂口的手指在暖气阀门上轻轻一捻,便从水流声中辨出隐患:“3号循环泵轴承有异响,得赶在早课前换新!”这位仅有小学学历的后勤工人,用布满老茧的双手托起校园四季温暖,以年均修复水暖故障数次、焊接金属构件超数吨的硬核成绩,荣获2024年度“先进工作者”称号。
三十公里日行路 守护冷暖四季春,沈井方的工作服口袋里,常年装着三样“法宝”:缠着绝缘胶布的温度计、标注137个阀门位置的手绘地图、记录设备“健康档案”的泛黄笔记本。每天清晨,他背着20斤工具包开启“铁脚板巡检”,从地下管廊到楼顶水箱,日均步行32公里,四年累计绕地球三圈半。
2023年极寒天气中,沈井方已扛着焊枪出现在楼道:“这截镀锌管我上个月巡检就做好标记了,新管早备在仓库啦!”四年来,他提前更换老化管道,将突发爆管率压降87%,师生们笑称:“有沈师傅在,风雪都绕道走。”
钢铁裁缝:毫厘之间见真章,在后勤车间火花四溅的焊接工位上,沈井方是公认的“金属诗人”。没有精密仪器辅助,他单凭目测便能将钢筋切口误差控制在1毫米内,独创的“双弧焊接法”使防护栏接缝强度提升40%。
最让人惊叹的是他对“疑难杂症”的破解智慧。面对20世纪70年代建成的老行政楼铸铁暖气片,他让沉睡多年的“古董”重新发热。四年来,他完成金属设施改造项目多项,为学校节省维修经费。
风雪夜归人:永远在线的守护者,沈井方的老人机里存着782条维修通话录音,最短的仅5秒:“位置?马上到!”2025年春节前夕,校区主供暖管突发爆裂,他纵身跳进刺骨的积水坑,在齐胸深的冰水中完成焊接。爬出坑道时,冻僵的双手仍死死攥着管钳,工作服凝结成“冰铠甲”。
“他总把最难的值班时段留给自己。”入职四年,沈井方主动承担除夕值班,暴雨夜应急值守多次,常年加班。
焊枪为笔写春秋,当智能化检测设备逐渐普及,这位老工人用“望闻问切”的工匠绝活证明:真正的技术,生长在日复一日的坚守里。
暮色中的校园,沈井方再次背起工具包走向供暖控制室。焊枪溅起的金色星火划过夜空,与教学楼窗内透出的温暖灯光融为一体,恰似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:“把每颗螺丝拧紧,把每处焊缝焊牢,寒冬就永远追不上春天。”

初审:万博 复审:张亚芝 终审:徐海泉